不少人都深受口腔炎症的折磨,其中口腔溃疡最为常见,这在嘴巴黏膜上悄然长出的小豆豆,体积小却威力大,给我们带来痛的领悟!
口腔炎症是影响人类日常生活的重要疾病之一,症状包括疼痛、灼烧感和发红,严重时可导致溃疡和感染,是人类抵抗口腔微生物入侵、组织损伤和外部刺激的关键环节。
目前,治疗口腔炎症的主要方法是使用洗必泰等杀菌剂,然而,杀菌剂可能会对口腔细胞产生毒性,影响细胞增殖等重要生理过程,也有研究表明,洗必泰会延缓伤口愈合。
因此,寻找更安全有效的抗口腔炎物质,尤其是副作用低的物质,变得尤为迫切。
近年来,科学家们越来越关注多糖在抗炎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。
已有研究发现,枸杞多糖、黄芪多糖等都有具有良好的抗炎活性,因此多糖被认为是抗炎物质的“候选人”,值得进一步研究。
多糖作为地黄的主要成分,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,如抗炎、抗菌、抗肿瘤等。然而,对于其抗口腔炎的活性的研究仍是空白。
近日,凤凰制药集团中药三化研究院院长——杜冰教授带领的华南农业大学研究团队在最新的研究中,从地黄中分离并纯化出一种名为RGP-5A的多糖,并证实了具有显著的抗口腔炎活性,这一发现为治疗口腔炎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。
11月26日,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生物大分子顶刊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》(中科院一区,IF=7.7)上,题为“Structural identification and anti-stomatitis activity of one arabinose-rich polysaccharide from Rehmannia glutinosa”。
研究发现,RGP-5A的分子量为1.35×105Da,包含十种单糖,其中阿拉伯糖是主要的单糖成分。
甲基化和核磁共振(NMR)分析表明,RGP-5A含有糖酸、吡喃糖和α-糖苷键。RGP-5A多糖的主要糖苷键连接方式为4-Gal(p)-UA;其主链主要由→4)-β-d-Galp(1→和→4)-α-d-GalpA(1→残基构成,支链被鉴定为T-α-L-Araf(1→。
此外,研究人员通过LPS诱导HGFs(人牙龈成纤维细胞)分泌如TNF-α、IL-6、IL-8和IL-1β等促炎因子,模拟口腔炎症,并发现在RGP-5A干预后,能显著降低四种促炎因子的分泌水平。
这表明,地黄多糖具有治疗口腔炎的潜力。
同时,细胞增殖实验表明,RGP-5A在不同浓度下对HGFs没有生物毒性,表明该多糖在治疗口腔疾病中具有很大的安全性。
地黄最早记录在《神农本草经》中,被列为上品,是一种广泛使用的中药材,药用历史超过1000年。这项研究不仅为地黄的现代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,也为开发新型抗炎产品开辟了新路径。
凤凰制药集团中药三化研究院将推动进一步研究,挖掘传统中药在现代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巨大潜力。